马家窑类型彩陶因首次在临洮马家窑村发现而得名,年代属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马家窑类型广泛分布在甘肃中南部青海东北部黄河中上游洮河,大夏河,湟水河流域。马家窑文化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3个类型,有考古学家在马家窑类型前插入石岭下类型,临夏州考古工作者提出边家林类型,介于马家窑,半山之间。 临夏盆地已发现史前文化遗址725处。北部黄河沿岸三坪,大塬一带二三级山塬台地上散步着许多古墓葬,层层叠压,有些文化层厚达10米,许多原始聚落遗址延续上千年之久。位于东乡县大夏河东岸的林家遗址1976年以来发掘遗址总面积6600平方米,发现大量彩陶片,石器,青铜器,骨器,碳化稷粒,大麻籽。制陶窑址3座,房屋遗址27处,灰坑98个,理清马家窑类型遗存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堆积关系,采集各类遗物3000余件,生活用具2000余件。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瓮“彩陶王”隐藏了一个神奇的传说;1950.4月甘肃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18岁的农民戚永仁带着弟弟外出返回村子时 ,在路旁发现一小洼雨水,闪闪发光,他走上前去用放养鞭杆一戳,出现一个圆圆的洞口,挖去周围的黄土一个高大的彩陶瓮出现在眼前。后来中科院黄河考古队瞿广炜先生进行刘家峡水库文物调查时,戚永仁把这件彩陶瓮贡献给国家。
2014年10月建成的甘肃临夏【中国马家窑彩陶博物馆】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1月的临夏州博物馆,1977-1978年首次参与发掘林家遗址发现中华第一刀;康乐边家林遗址,广河半山文化等多处临夏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国家二级博物馆。占地面积13191平方米,建筑面积8687平方米,收藏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临夏盆地发现的548处新石器时代彩陶,馆藏文物5000多件,还有玉器,石器,铜器,古墓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