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木雕“守艺人” 指尖上的传承

来源:永靖融媒 浏览次数:153 发布时间:2024-03-19
字号:
收藏

永靖县是白塔木雕技艺的发源地,是白塔木匠的“摇篮”。2014年白塔木雕技艺以“古建筑修复技艺”之名跻身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让白塔木雕从大西北走向了全国,也走出了国门。白塔木匠守正创新、匠心传承,用刻刀和双手创造着“白塔木匠赛鲁班”的技艺传奇。永靖县三塬镇作为白塔木匠主要的聚集地,现有掌尺500余人,铁尺1400多人,学徒 3000 多人,每年以白塔木雕为主的劳务收入超过1.5亿元。

今年67岁的刘成才是刘氏木雕传承人,做木雕已有45个年头了。他的爷爷和父亲以房屋、寺院的雕刻维持生计,刘成才很小的时候就看着父辈们刻木雕,长此以往、耳濡目染间他也学会了雕刻,也爱上了雕刻,直到22岁,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雕刻,从此开启了他接单做生意的雕刻生涯。记者见到刘成才时,他正在用松木雕刻长2米,宽25厘米的房屋横梁,他手握刻刀,眼神专注,一凿一刻间,板材上显现出精美的图案纹路,道法天然,巧夺天工。他告诉记者,正在雕刻的是兰州河口客户一周前定做的房屋部件,他的雕刻主要以房屋寺院的木雕为主,承接的订单主要来自青海、甘南、兰州、定西等地。

这样的木雕手艺人在永靖县还有很多,三塬镇新建村的何海云是其中一位。他20岁就开始学习雕刻,如今50岁的他刀法细腻、技艺精湛。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板台前雕刻打磨木雕作品,凿木之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的芳香,屋内陈列着各种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艺品。

白塔木匠的足迹遍布全国,白塔技艺的传承匠心独具,在我国古典建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代代白塔木匠用勤劳的双手、卓越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或重建、或新建、或补修,让一座座精美的古典建筑傲立于中华大地。

x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