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的第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

浏览次数:915 发布时间:2021-02-03
字号:
收藏


黄河上的第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


盐锅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距兰州市70公里。是在黄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黄河上的第一颗明珠”。

该电站由西北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四局施工。工程于1958年9月开工,1961年11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仅3年2个月,是施工较快的一座水电站,1970年全部建成。土石方工程96万立方米,混凝土51.2万立方米。水库移民仅5925人,淹地11258亩。工程总投资1.48亿元,单位千瓦投资420元,是造价很低的水电站。

1958年9月27日,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响亮号角,荒瘠的盐锅峡谷响起了第一声开山礼炮,一批又一批水电建设者祖国各地来到这里,投身到黄河水电建设的火热场面中。

当时,正值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工作与生活条件十分简陋。在机械化施工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建设者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土法先上马,方法多样化,土洋相结合,逐步机械化”的施工方法,边设计、边施工、边安装,在一个枯水期内,就连闯第一期围堰堆筑、溢流坝基础开挖及浇筑三道难关,并且首次在大流量、高流速河流上成功运用了草土围堰,成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为整个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


黄河上的第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


紧接着,又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截流、二期围堰、挡水坝和厂房浇筑、机电设备安装等施工任务。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电站建设者们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重重困难,仅用了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在黄河上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电站,迈出了开发黄河水电坚实的第一步。

电站投运后,由于黄河来水泥沙含量大,加之电站无有效的排沙设施,电站运行不到两年,水库容量就急剧减少,机组出力根本无法达到铭牌要求。面对这种情况,盐电人没有被困境所吓倒,他们全员皆兵,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清沙排沙的激烈劳动中,“多捞一根草、多发一度电”成为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在与黄河泥沙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他们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在多泥沙河流上确保大型水电站安全运行的方式,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居国内同类电站前列,使盐锅峡电站在泥沙含量居世界首位的黄河上筑牢了根基,为日后黄河电站的开发建设树立了典范。


x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