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声:大国麦田守望者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257 发布时间:2024-11-05
字号:
收藏

李振声,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农村。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生涯中,李振声致力于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小麦远缘杂交育种:

李振声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其中“小偃6号”最为著名。该品种具有耐强光和干热风等特性,在陕西、山西、河南等10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数亿亩,增产小麦超过百亿公斤。

他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辟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进步。

2. 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振声不仅关注小麦育种研究,还高度关注我国粮食生产。他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针对中低产田进行治理,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

他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针对盐碱地增产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荣誉与贡献:

李振声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2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振声“共和国勋章”。

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奖金全部用于科学研究和学生资助,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多维分析

1. 科学创新精神:

李振声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领域的大胆设想和成功实践,体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社会责任感:

李振声始终将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积极参与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实践。他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推动中低产田治理和盐碱地增产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团队合作精神:

李振声多次强调科研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集体的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荣誉。在小麦育种研究中,他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攻克难关,最终取得了丰硕成果。

4. 谦虚谨慎态度:

李振声对待每一件事情都严谨认真、谦虚谨慎。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将荣誉归功于集体和团队。这种高尚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运用示例

在广袤的麦田里,有这样一位科学家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金色的希望——他就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奠基人李振声院士。

1. 小麦育种领域的拓荒者

面对小麦条锈病肆虐的严峻形势和粮食增产的迫切需求,李振声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小麦远缘杂交育种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他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其中“小偃6号”以其卓越的耐强光和干热风等特性在陕西、山西、河南等10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数亿亩增产小麦超过百亿公斤。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当时小麦减产的燃眉之急更为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院网、沧州新闻网)

2. 农业发展战略的践行者

除了在小麦育种领域的杰出贡献外李振声还高度关注我国粮食生产问题。他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针对中低产田进行治理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他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针对盐碱地增产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不仅展现了李振声作为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怀。(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院网、沧州新闻网)

3. 荣誉与奉献的典范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的李振声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认为荣誉首先应该归功于集体没有集体的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荣誉。同时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奖金全部用于科学研究和学生资助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李振声院士的事迹激励着无数科研人员继续前行为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x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