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永靖这片沃土上,湟水河蜿蜒流淌穿境而过,滋养着两岸丰饶的土地。坐落于湟水之滨的西河镇,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强镇、生态立镇、富民兴镇“为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永靖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5%,作为全县农业重镇的西河镇,其高原夏菜特色产业贡献尤为突出,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农业现代化: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的华丽转身
西河镇凭借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优势,为高原夏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该镇以”一镇一业“为发展目标,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产业延伸“的创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西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若林 我们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全镇蔬菜种植一年二至三茬,积极支持引导广大群众种植甘蓝、散花、莴笋、西蓝花等绿色、精品、优质的蔬菜品种,蔬菜收益较好。
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发展,西河镇已从单一的大白菜种植,发展为多品种、规模化、全要素的现代化蔬菜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镇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精品蔬菜5万吨,亩产值突破8000元,农业总产值超1.2亿元,种植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80%以上。
西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若林 以前我们西河镇高原夏菜种植没有形成规模,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帮助,我们实现了高原夏菜多元化发展,这条路我们探索了近20年。
种植户 司德良 今年我种了1亩甘蓝、2亩菜花,按照今年的行情,也能卖个好价钱。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西河镇创新打造了”党建+育苗基地+冷链配送+种植农户+政策保险“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建成现代化育苗基地、冷链配送中心和12座保鲜冷库,总存储能力达1.3万吨,形成了完整的”育苗—种植—储存—销售“产业链条。
产业兴旺带动就业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收益分红等多元化方式,带动600余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在蔬菜采收旺季,全镇19个交易点日均用工超1000人,为销往全国各地的优质蔬菜提供专业的分拣、包装服务。
西河镇冷链配送中心负责人 李学良 今天我们入库的高原夏菜有320吨,计划发走的蔬菜有5车150吨,准备发往福建、江苏等地。
西河镇冷链配送中心务工人员 朱海霞 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180元,一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既能顾家又能增收。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西河镇投资2944万元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新建3000吨级冷库一座。项目建成后,全镇蔬菜库容将达1.6万吨,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此外,该镇还通过合作社“租金+分红”模式,让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拿股金”。
西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若林 我们对接实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债券项目将马上投入使用,项目的建成将切实保障我镇高原夏菜收购、储存和销售,有效推动全镇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优先:绘就湟水河畔的绿色画卷
西河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2024年,投资3464.37万元实施湟水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各类生态缓冲带0.502平方公里,新建生态沟渠1993米,打造生态涵养林32.46万平方米,着力构建集防洪、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带。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西河镇同样成效显著。投资400余万元建设的垃圾压缩转运站已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同时,在全镇11个村的主干道及面山区域,种植云杉、刺柏等景观苗木5400余株,大幅提升了乡村颜值。
西河镇二房村群众 魁崇林 原来我们的村庄环境脏乱差,现在巷道里摆放了垃圾桶有人专门清理,环境好了,感觉越幸福了。
加力项目建设:绘就安居乐业新图景
在西河镇二房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魁崇林老两口正在自家院子里打扫卫生,谈起搬迁,老王无不感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他带来的便利。
西河镇二房村群众 魁崇林 原来我们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遇到雷雨天气,心里特别害怕,自打搬迁到这里,再也不会提心吊胆了,这是党的好政策给我带来的幸福生活。
西河镇部分村社由于山体滑坡等不稳定因素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安全隐患,为了“破题”,该镇于2022年启动实施了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民生项目,现如今,79户搬迁农户已全部安置入住,全面实现和改善了二房村部分农户的居住条件,告别了以前担惊受怕的日子,生活过的越来越幸福。
西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若林 我们西河镇除了二房村的生态避险搬迁安置外,还涉及了司家、黄新等村社的易地搬迁项目,共计实现了二百四十余户群众的整体搬迁安置。
在解决住房安全的同时,西河镇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投资3200万元的拥宪渠灌区灾后重建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建成后将解决沿线群众的灌溉难题。
依托湟水河畔的区位优势,西河镇工业发展同样风生水起。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想方设法盘活民营企业。
西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若林 近年来,西河镇持续深入探索乡村工业产业发展道路,陆续引进盘活了像硅锰冶炼厂、万达铁合金、大唐水电站、福川水电站、水牛环保、长恒源环保建材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为夯实发展基石做足工业支撑。
走进永靖县西河硅锰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机器轰鸣声中,来自白川村的施春包正在熟练操作设备。
西河硅锰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工人 施春包 以前在外地打工,离家远,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心里底气足、很踏实,收入也不错,生活挺好的!
盘活引进的工业企业,在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西河镇还吸纳了全镇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不仅做好了工业强镇文章,也打开了群众幸福生活篇章。截至目前,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
如今,湟水河畔的西河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徐徐展开,镇上也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