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临夏回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东接兰州市西固区、七里河区、定西市临洮县,南隔黄河与东乡族自治县、临夏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相望,西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相连,北隔湟水与兰州市红古区相望,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永靖有丰富多彩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辛甸文化、齐家文化等古文化遗迹,被列为“中国傩文化保护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开凿于公元420年的炳灵寺石窟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恐龙之乡、彩陶之乡、傩舞之乡、花儿之乡、工匠之乡、水电之乡等诸多美誉。
历史沿革
早先,永靖县三河沿岸草木丰盛,气候宜人。远古时,黄河、洮河、湟水河流域,己有先民繁衍生息。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马家窑文化——马家湾遗址(今县属盐锅峡镇抚河村)发掘考证,那时永靖县辖境已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期。1959~1960年,对齐家文化——大何村(1965年前属永靖县管辖)遗址考古发掘,那时境内已出现对偶婚家庭、财产私有制和人殉现象。
秦以前,境内居住羌族部落,古称“西羌”之地。对距今三千年左右辛甸文化和寺洼文化——莲花台(1965年前属永靖县管辖)、姬家川(今县属岘塬乡姬川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表明是古代羌族文化的遗存。
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永靖县辖境分属凉州剌史部金城郡之允吾县和金城县。东汉至三国时依旧制。
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分西平郡地置晋兴郡,永靖县辖境属晋兴郡和金城郡。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345年),置河州,辖凉州以东8郡,永靖县辖境属河州晋兴、金城两郡。
西秦末,地入吐谷浑。西秦永康三年(414年)六月,西秦灭南凉,南凉王秃发辱檀降,置于左南,封左南公,后被毒死。
西秦建弘元年(420年),西秦始建炳灵寺石窟。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设袍罕镇;太和十六年(492年),复置河州,永靖县境西南部属之;大统十二年(546年),河州增设龙支县(今青海民和县中部)、凤林(今永靖县黄河西寺沟峡口);北周时,永靖县辖境属河州袍罕郡。
隋初,永靖县辖境属兰州总管府之河州;大业初,州改郡,永靖县辖境属枹罕郡。
唐代武德二年(619年),永靖县辖境属陇右道河州;贞观十一年(637年),置凤林县,永靖县境中西南部属之;仪凤元年(676年),枹罕郡设安乡县,永靖县境大部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河州为安乡郡,永靖县境仍属之;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直至北宋熙宁初年,吐蕃占有306年。
北宋样符元年(1008年)起,永靖县辖境归吐蕃角厮罗政权;熙宁六年(1073年),永靖县境先后属熙河路和熙河兰会路之河州。
南宋初,永靖县辖境东北部为金占有;绍兴三年(1133年),永靖县境全为金占有。金皇统二年(1142年),永靖县境先后属熙秦路、临洮府辖河州。
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蒙古攻占河州全境。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改河州为河州路时,归属吐蕃宣慰司所辖,并分属河州路安乡县及陕西行省兰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宣慰使都元帅府,设河州卫,不久改河州府;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改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是年废安乡县;成化十年(1474年),复分卫置州,又直隶临洮府,永靖县辖境分属河州和兰州。
清代时,州、里并存。河州不设县,永靖县辖境为河州里甲,先后分属河州和皋兰县。
中华民国时,永靖县辖境分属兰山道河州及皋兰县;民国2年(1913年),改河州为导河县,永靖县辖境属导河县和皋兰县;民国17年(1928年),改导河县为临夏县;民国18年(1929年3月8日),从临夏县和皋兰县析置,于莲花堡设立永靖县,先后隶属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甘肃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永靖县先后隶属临夏专员公署和临夏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20日,撤销永靖县建制,政区划归临夏市。1961年12月15日,恢复永靖县建制,县址设于刘家峡镇小川。2011年10月,永靖县人民政府迁至刘家峡镇古城新区。
行政区划
1949年8月23日,永靖县解放。9月1日,永靖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址设莲花堡。12月19日,永靖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莲花堡召开,会议决定废除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建立新的基层政权,下设7个区、40个乡、151个行政村、471个自然村。7个区是:莲花区,区址唵歌集,辖6个乡、21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河东区,区址孙家咀,辖5个乡、18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白塔区,区址白塔寺街,辖6个乡、2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大川区,区址大川村,辖6个乡、22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川城区,区址川城街,辖6个乡、25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王台区,区址王台街,辖5个乡、19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银川区,区址西番庄,辖6个乡、25个行政村、107个自然村。
从1950年7月13日起,各区名称按数顺序改为三、四、五、六、七区。1952年9月13日,又增设第八区。至此,永靖县政区设8个区、48个乡,即一区辖大何、定坪、唵集、焦张、莲城、南塬6个乡,二区辖河南、祁杨、河东、夏河、河西5个乡,三区辖何堡、大寨、三合、上塬、下塬、白塔、崇王、潘徐8个乡,四区辖大川、中庄、古城、孔家寺、魏川5个乡,五区辖树湾、王家塬、后坪、塔坪、下岭、川城6个乡,六区辖王台、周松、果园、小岭、红泉5个乡,七区辖工匠、银川、云台、凤林、安集、新坪、张巴、铺川8个乡,八区辖盐集、红川、白川、王坪、坪沟5个乡。
1954年,第一区增设银河乡,第二区增设史宋乡,第五区增设段岭乡,第六区增设杨塔乡,第八区增设双岭、康沟乡,第五区的川城乡和第六区的王台乡分别改为回族自治乡。至此,全县共设8个区、54个乡,即一区辖莲花、大何、焦张、银河、唵集、定坪、南塬7个乡,二区辖河南、祁杨、河东、史宋、河西、夏河6个乡,三区辖上塬、下塬、三合、白塔、大寨、何堡、崇王、潘徐8个乡,四区辖大川、孔家寺、古城、魏川、中庄5个乡,五区辖王塬、树湾、塔拉、后坪、段家坪、川城、下岭7个乡,六区辖王台、红泉、小岭、周松、杨塔、果园6个乡,七区辖安集、凤林、云台、银川、工匠、张巴、铺川、新坪8个乡,八区辖盐集、红川、双岭、坪沟、白川、王坪、康沟7个乡。
1955年5月16日,又将各区名称按地名命名。11月8日,撤区并乡时,决定保留新寺、王台、西河3个区,其余5个区撤销。至此,全县共设3个区、35个乡、566个自然村(以下简称村)(1956年,川城、王台回族自治乡改为一般乡)。即新寺区辖王家塬、塔拉、后坪、川城、段家岭、康沟6个乡83个村,王台区辖王台、果园、小岭、红泉、周松5个乡98个村,西河区辖盐集、红川、白川、坪沟、王坪5个乡69个村,大何乡辖16个村,唵集乡辖15个村,定坪乡辖17个村,南塬乡辖17个村,河南乡辖9个村,河东乡辖17个村,夏河乡辖18个村,三塬乡辖13个村,白塔乡辖11个村,大寨乡辖13个村,潘徐乡辖12个村,大川乡辖16个村,魏川乡辖17个村,孔家寺乡辖20个村,凤林乡辖22个村,安集乡辖20个村,银川乡辖23个村,新坪乡辖21个村,铺川乡辖19个村。
1958年3月12日,决定撤销新寺、王台、西河3个区,将35个乡并为26个乡。3月7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皋兰县陈井区的仁和、徐顶、光月、陈井、青和5个乡及湟惠区的抚河乡划归永靖县。后将青和乡并入徐顶乡,抚河乡并入盐锅峡乡。至此,全县共设30个乡,辖15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社)。即王歌集乡辖莲花、大何、曙光、银河、龙泉、鲁坪社,河东乡辖新华、东星、河东社,白塔乡辖白塔、三合、沈王、红旗、八一、十一、五一社,三塬乡辖三联、两合、塬中、下塬、岘塬社,刘家峡乡辖刘家峡、魏川、大庄、前庄、尕庄、大山头、三合社,段家岭乡辖段家岭、魁家山、王年沟社,王家塬乡辖金家塬、黄刘、大山坪、王家塬社,红泉乡辖幸福、滩子、红泉、董家山社,果园乡辖胜利、杨塔、赵家山、徐家湾、沙宗山社,凤林乡辖三坪、凤林、凤光、前进、辉光社,铺川乡辖张巴、下庄、团结、阴山、湫池社,西河乡辖白川、二房、黄草岭、司家岭、红川、红星社、盐集乡辖焦家、五星、罗堡、拉牌、金兰、抚河社,仁和乡辖仁和、中山、秀岭、西山、大岭、年家湾、张家沟社,光月乡辖石台子、朱家岭、国庆、中岭社,徐顶乡辖三联、徐家湾、久长沟、青和社,陈井乡辖东峰、西峰、陈井社,南塬乡辖塬丰、明星、冉坪、永久、源泉、红光社,夏河乡辖屯地、高家嘴、中心、河西、夏光社,何堡乡辖和平、光明、光辉、金光、永和、永明、永丰、永平社,大川乡辖孔家寺、孔家山、白川、中庄、四沟、大川、古城社,康沟乡辖友好、祁家山、湾子社,川城乡辖新旗、新光、新民、新生社,新寺乡辖崖头、庆丰、中塔、三湾、后坪社,小岭乡辖小岭、友联、旭光、春光、金钟、晨光社,王台乡辖塔坪、勤俭、永乐、幸美、王台、湾子、阳山社,安集乡辖新录、红万、红录、三星社,银川乡辖龙光、新坪、银川、银光、银联、银勤、银新社,坪沟乡辖大泉、双泉、坪沟社,王坪乡辖大湾岘、爱联、余家台、罗山、联合、三社沟社。
是年9月,将全县30个乡组建为政社合一的莲花、白塔、刘家峡、西河、陈井、王台、新寺7个人民公社。10月2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永靖县建制,政区划归临夏市。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永靖县建制。
1962年12月25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永靖县新驻地设于刘家峡小川。全县政区调整为26个人民公社辖176个生产大队、1396个生产队。即莲花公社辖莲城、蒋杨、大何、秦魏、焦张、泉眼、曙光、殳贺、龙泉9个大队,河东公社辖新华、西山、韩嘴、东光、孙嘴、河东、瓦房、郭妥、汪胡、郭康、塔张、尕李、常杨13个大队,南塬公社辖红光、永久、源泉、江家寨、张河西、谢家坡、尕陈家、张王、小寨9个大队,刘家峡公社辖红柳台、三条岘、红岘子、大山头、魏川、刘家峡、罗川、大庄8个大队,盐集公社辖盐集、党川、黄茨、焦家、福川5个大队,抚河公社辖小茨沟、抚河、上车、上铨、下铨、红和岘6个大队,西河公社辖白川、新庄、二房、红城寺、陈家湾、滩子、周家、瓦房、司家岭、黄草岭10个大队,何堡公社辖潘家、寨子、光辉、冯家沟、金光、黄李、永平、何堡、徐马、周罗10个大队,白塔公社辖红庄湾、高冯、沈王、朱王、朱安、吴家、陈家、高白、刘家、姬川10个大队,三塬公社辖三联、两合、塬中、海家崖头、陈张、肖赵家、芝家湾7个大队,大川公社辖上古城、下古城、中庄、三马台、大川、孔家寺、四沟、白川、孔山9个大队,杨塔公社辖勤俭、杨塔、胜利、赵山、沙宗5个大队,红泉公社辖董家山、红泉、滩子、塌崖、幸福5个大队,王塬公社辖王塬、大山坪、金塬、黄刘4个大队,小岭公社辖小岭、土门子、徐坪、朵家坪、大路、沟滩6个大队,川城公社辖冯家山、汪家、上王家、下岭、川城、地泉6个大队,段岭公社辖王年沟、魁山、段岭3个大队,康沟公社辖刘家湾、友好、祁山、北山4个大队,坪沟公社辖大泉、蓆芨、岘子、坪沟、党湾、中湾6个大队,新寺公社辖庆丰、崖头、中塔、三湾、后坪5个大队,王坪公社辖王坪、阴山、三社沟、大湾岘、罗山、余台6个大队,陈井公社辖木场、陈井、年家湾、大岭、瞿家庄、高峰、东峰7个大队,仁和公社辖仁和、柏岭子、张家沟、中山、秀岭、西山6个大队,光月公社辖中林、国庆、朱家岭、石台子4个大队,徐顶公社辖三联、久长沟、青和、下庄、中庄、徐家湾6个大队,王台公社辖湾子、幸美、阳山、永乐、王台、中庄、塔坪7个大队。
1964年5月31日,兰州市西固区关山公社划归永靖县。
1965年4月24日,经中共甘肃省委批准,大川、刘家峡公社并为刘家峡公社,盐集、抚河公社并为盐锅峡公社,白塔、三塬公社并为三塬公社,陈井、仁和公社并为陈井公社,关山、光月公社并为关山公社,红泉、王塬公社并为红泉公社,康沟、段岭、坪沟公社并为康沟公社。同时,莲花、南塬公社划归临夏县,河东公社划归东乡县。
1967年9月,何堡公社建制撤销(水库淹没)。
1969年12月27日,康沟公社划分为坪沟、段岭公社。
1979年6月16日,经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刘家峡镇,辖河南、红柳台、小川、古城、大沟五片居民区及大庄生产大队。
1980年3月22日,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王台公社划分为王台、小岭公社。11月18日,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岘塬、三条岘公社。三塬公社的刘家、姬川、芝家湾,刘家峡公社的尤塬、光辉等5个生产大队归岘塬公社,徐顶公社的红岘子、青和等5个生产大队和刘家峡公社的红柳沟大队归三条岘公社。至此,全县共设刘家峡镇和盐锅峡、西河、刘家峡、三塬、岘塬、杨塔、王台、红泉、小岭、川城、新寺、段岭、坪沟、王坪、关山、陈井、徐顶、三条岘19个人民公社(镇)。
1983年8月24日,农村体制改革后,实行乡管村体制,全县共辖1镇18乡138个行政村117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5年6月18日,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盐锅峡乡改设盐锅峡镇。至此,全县共设19个乡(镇)139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委会113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刘家峡镇辖大庄村和6个居委会,盐锅峡镇辖盐集、方台、党川、黄茨、焦家、新塬、朱王、陈家、福川、小茨、抚河、上车、下铨、上铨14个村和3个居委会,关山乡辖南堡、上蒲家、青山、红楼、石台子、朱家岭、徐家湾7个村,徐顶乡辖国庆、三联、徐家沟、久长沟、中岭5个村,陈井乡辖木场、陈井、年家湾、大岭、瞿家庄、仁和、张家沟、秀岭、中山、西山、东风、高峰12个村,三条岘乡辖三条岘、红柳台、青和、塔什堡、下庄、红岘子6个村,刘家峡乡辖上古、下古、四沟、中庄、孔寺、孔山、白家川、罗川、刘家峡、大川10个村,西河乡辖陈家湾、沈王、红土滩子、司家岭、黄草岭、周家、瓦房、红城寺、二房、白川、红庄湾11个村,王坪乡辖王坪、余台、罗山、大湾岘、阴山5个村,新寺乡辖崖头、大山坪、庆丰、中塔、三湾、后坪6个村,坪沟乡辖坪沟、党湾、友好、岘子、刘家湾、蓆芨、大泉7个村,段岭乡辖段岭、北山、祁山、魁山、王年沟5个村,川城乡辖川城、地泉、上王家、下岭、汪家、冯家山6个村,小岭乡辖土门、小岭、沟滩、朵家坪、大路、徐家坪6个村,王台乡辖幸美、湾子、阳山、永乐、塔坪、王台6个村,杨塔乡辖徐湾、杨塔、冯沟、胜利、松树湾、赵山、沙宗7个村.红泉乡辖红泉、树湾、滩子、朱山、黄刘、王塬、塌崖、金家塬、董家山9个村,三塬乡辖刘家塬、塬中、下塬、两合、胥塬、海家塬、王魏、坷坨、沈家圈、新建、高白11个村,岘塬乡辖刘家、姬川、岘塬、光辉、龙家塬5个村。
1999年,将原刘家峡乡罗川村、刘家峡村,三条岘乡红柳村划归县城所在地刘家峡镇管辖。
2001年12月,西河、陈井、刘家峡岘塬、三塬、红泉、王台、川城8个乡撤乡建镇,将刘家峡乡更名为太极镇。
2005年1月,撤销王坪、段岭两乡建制,分别并入新寺乡、坪沟乡。
2013年,将太极镇中庄、上古、下古3个村部分区域共1.82平方公里划归刘家峡镇。
2022年永靖县辖10个镇、7个乡。 122个村民委员会、12个社区居委会、1032个村民小组。
2024年全县总面积1863.60平方千米,辖刘家峡、盐锅峡、太极、西河、三塬、岘塬、陈井、川城、王台、红泉10镇及三条岘、关山、徐顶、新寺、小岭、坪沟、杨塔7乡,134个村(居)。县人民政府驻刘家峡镇。全县总人口20.9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09万人,主要有回族、东乡族、土族、藏族等,占总人口的19.54%;常住人口17.8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