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甘肃政务服务网·永靖县

政府信息公开

相关领域

陈井镇仁和村38户群众将开启安居新生活

陈井镇仁和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位于仁和村七社兰刘公路右侧,距集镇3公里、县城20公里。安置点作为2025年全县新建4个搬迁安置点之一,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9月底实现38户群众全部搬迁入住。

6月23日,记者来到陈井镇仁和村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看到这里的房屋主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给墙面、地面贴瓷砖。

陈井镇仁和村六社村民 张成孝 我以前住的家里要经过一条沟,交通不方便,房子也比较破旧,后续搬下来之后交通会很方便,各种设施也很齐全,这个工程进行中的时候我们也在现场,工程质量抓的确实好。

新房为单层框架结构,96平方米三室一厅格局较原住房面积翻倍,院落总面积200平方米。还将建设花园花带、文体广场、群众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陈井镇仁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祁宝虎 安置点于3月30日动工建设,房屋主体已基本完工,计划9月底完成搬迁入住。安置点建成后,搬迁群众将彻底告别地质灾害脆弱区,住的更安全、更安心。安置点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让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同时也会给搬迁群众带来更多的发展、就业和赚钱的机会。

近年来,永靖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与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紧扣“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的总体要求,统筹质量、进度、效益,细化职责任务,系统规划建设,用情用力打造更有民生温度、更具幸福质感的安居工程。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累计搬迁1106户3726人;2025年计划搬迁370户1309人,已完成对象认定、协议签订,4个安置点正在建设,计划7月底前交房。

永靖白塔木雕产业园:文旅融合打造非遗展示新窗口

在被誉为“工匠之乡”的永靖县,一座承载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塔木雕技艺现代化产业园,正从传统的生产加工基地,加速蜕变为集旅游观光、文创研发、产品集散为一体的文旅新地标,为永靖旅游注入鲜活的文化基因。

走进产业园,12座仿古院落与16座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厂房里工匠们专注雕刻的身影清晰可见。这座总投资6588万元、占地120亩的产业基地,不仅拥有完整的原木加工、精雕细琢与设计研发链条,更将开放“活态博物馆”作为转型核心。

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与甘肃聚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聚昌文化在园区核心区域精心打造了专业展厅,集中陈列传统木雕精品与创新设计产品。该展厅将成为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和产品集散中枢,通过品牌联动与渠道整合,推动白塔木雕走向全国市场。

下一步,永靖县将以白塔木雕产业园为核心载体,深度联动县域旅游资源。进一步强化旅游服务功能、规划非遗研学路线、开发木雕主题文化体验区,并串联黄河三峡等景点,打造“非遗技艺+文创消费+生态观光”特色旅游产品线。通过持续擦亮“白塔木雕”文旅品牌,为永靖全域旅游提供独具匠心的文化注脚。

【“镇”兴】永靖县陈井镇:振兴路上跳动的脉搏

永靖县陈井镇曾是“靠天吃饭”的典型山区农业镇,如今,乡村振兴的脉搏在田野、街巷、家庭与合作社之间跳动,田野葱茏、道路纵横、村庄干净整洁,百合、党参等特色作物错落种植,民宿茶社、现代农机服务社点缀其间,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信……这场蜕变如何发生?记者近日走进陈井镇,探寻乡村振兴的“陈井答案”。

陈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学俊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首要任务。把产业振兴作为关键突破点”。

【产业培育】从“种得散”到“链的长”:百合里挖出新生活

“这是我们的新品种,鳞片厚实、甜度高,亩产比老品种高500多斤。”陈井镇瞿家庄村文书瞿康介绍说,眼里满是自豪。2021年以前,全镇百合种植分散,病虫害频发,农户亩均收益不足2000元。

转机出现在陈井镇党委推行“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永靖县千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瞿家庄村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引进有机种植技术,带动全村80%农户种植有机百合。“我家的百合通过土壤消毒后,亩产从1000多斤涨到1500多斤,去年光百合就卖了30多万元”村民瞿世荣开心地说。

2021年成立的永靖县健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百合收购加工于一体的合作社,截至目前,该合作社累计加工鲜百合2000余吨,打造出了百合酒、百合干、百合花茶等百合类衍生产品。高品质的百合酒,市场销量逐年增长,同时带动周边30余名群众参与百合酒加工生产环节,户均年增收50000元以上。

如今,全镇百合留床面积达1.3万亩,建成8989亩有机认证基地,2024年,陈井镇百合产业园年产值突破3600万元,带动1200户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

陈井镇人大主席陆凯介绍说:“百合产业链不断延伸,从培育、种植、收购、到加工、精深加工和衍生成品的制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乡村建设】从“脏乱差”到“美如画”:旧村落的“逆生长”

水泥路蜿蜒在村头巷尾,家门口点缀着防腐木栅栏的花园、菜园,院落墙面“镶上”醒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恐龙的彩绘栩栩如生……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堆满柴草的破旧巷道。年家湾村村民寇芳芳开心地说:“现在村里比城里公园还漂亮!”

2023年,陈井镇以兰刘公路沿线为重点,实施村庄风貌改造工程,拆除残垣断壁,在兰刘公路沿线各村推行“青瓦披檐、草泥漆墙面、片石墙裙”的特色风格。

近年来,全镇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20余处小花园、12公里绿化景观带,建成大岭村垃圾转运站,完成卫生改厕1861座,卫生改厕覆盖率达100%。回收废旧农膜200多吨。如今,兰刘公路沿线成为游客打卡的“最美旅游大通道”。

【生态搬迁】从“山尖尖”搬到“路边边”:新农村的“诞生”

2024年11月,陈井镇举行木厂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集中搬迁入住仪式。该安置点搬迁安置前岭社、柏树湾社42户群众。记者走进木厂村群众吴祥全的新家时,他正忙碌着给庭院做“封闭式”装修,说起搬到新家的变化,他激动地说:“以前吃的是井水,现在吃上了自来水,以前从家到兰刘路边,要走四十多分钟的路程,现在搬到了兰刘公路边,交通便利了。搬新家时,镇上还送来了米、面、油和电饭煲……”他的眼眶开始泛起了感恩的泪花。

目前,仁和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计划安置38户群众,预计9月底群众就能入住。镇上将建立完善的后续服务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落实好各项产业、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搬迁成果的持续稳定,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民生保障】从“兜底线”到“筑高线”:群众的幸福清单

瞿家庄村的祁慧,家中有4口人,但家中只有一个劳动力,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学费成了大难题。2024年,祁慧全家被纳入2类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可领取442元的低保金,两个大学生也获“雨露计划”资助,他们上大学的费用得到了有效帮助。瞿家庄村互助幸福院自2023年运行以来,每天有20多位老人来这里用餐,一顿可口的午餐仅2块钱……这是陈井镇民生保障的缩影。

三社老人瞿朝鹏在用餐时开心地说:“孩子们不在家的时候,这里就是家。”六社老人马克德补充道“进门就能吃饭,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据了解,瞿家庄互助幸福院是出于对留守老人的关爱而建设的,仁和村的也正在筹建中。

近四年,全镇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968.37万元、临时救助金243.53万元,为163户监测对象量身定制“产业+就业”帮扶方案;投资155.36万元改造华为小学操场、建设仁和小学教师周转房,557名中高职学生获“雨露计划”资助。

据了解,陈井镇教育基金会筹建3年来,为家庭困难学生、优秀学子提供了保障,筹集了13万元教育基金,资助学生29人次,发放教育基金11.4万余元。

最让群众点赞的是就业帮扶。镇上抢抓东西协作机遇,积极动员群众去厦门、济南务工,同时加强与陈井籍企业家范多清的沟通对接,为当地务工群众争取工作岗位、拓宽就业门路。2024年,全镇劳务输转3343人,人均年增收1.2万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社会治理】从“矛盾”到“心气顺”:小网格里的大和谐

“唐致明,您好,您反映的自来水问题,网格员已经联系实地查看……”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张正红在给大岭村5社村民答复,认真查阅着全镇10个网格的问题台账。

2023年,陈井镇探索“三纵三横N机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九宫格”模式,村级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民呼我应“六单联办”。信访、综治、禁毒、扫黑除恶等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宣传、宗教事务管理均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法治与德治并重,让乡村充满温情,瞿家庄村“积分超市”里,村民用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等时长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形成了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

马学俊表示,“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只有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民心聚在共建共享中,才能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甜头。”

记者手记:在陈井镇采访,听到最多的词是“变化”:产业培育从“散”到“链”,乡村建设从“旧”到“新”、生态搬迁从“山尖”到“路边”,民生保障从“底”到“高”,社会治理从“粗”到“精”。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更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力。陈井镇的实践证明,只要锚定产业兴旺、乡村和美、农民富裕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穷山沟也能变成幸福村。

【城市文明建设】永靖老旧小区“改”出幸福新图景 文明建设绘就民生底色

在城市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永靖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仅让老旧小区焕发出全新活力,更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绚丽绽放,绘就出一幅温暖动人的幸福民生画卷。

走进永靖县金发花苑小区,78岁的邵继莲老人正坐在新修建的凉亭里,悠闲地享受着夏日的清凉。作为小区的首批居民,邵继莲见证了这里的变迁。“以前,小区环境差,道路坑洼不平,管道老化严重。停车更是个大难题,车辆乱停乱放,一旦有急事,里面的车被堵得进退两难,让人很着急。”回忆起往昔岁月,老人感慨万千。

如今,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平坦宽阔的道路取代了曾经的坑洼泥泞,政府结合小区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了停车位,有效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停车难题。“以前这路,到处坑坑洼洼,现在路面平坦又宽敞,大家都赞不绝口,我们老年人走路再也不用担心会摔跤了”,邵大娘满脸笑容地说。

邵大娘还说:“现在楼道里的灯是亮的,小区里还有太阳能路灯,晚上整个小区一片明亮”。不仅如此,楼梯间经过修缮加固,扶手更加牢固,极大方便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日常出行。

在改造过程中,永靖县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每家每户,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并将居民需求融入改造方案。曾经废弃的锅炉房被拆除后,空地上建起了健身广场和休闲凉亭。“现在有了这个凉亭,我们老年人下楼就能歇歇脚、聊聊天,还能打打扑克、下下棋。健身广场场地开阔,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打羽毛球、乒乓球”,邵大娘言语间满是喜悦。每天早晚,凉亭里都回荡着居民们的欢声笑语,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

同样焕然一新的还有水电四局刘家峡分局第八小区。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的鲁庆莲,对小区的变化感受深刻,“以前是集中供暖,房间温度总是上不去,冬天特别难熬。现在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加装了保温层,室内温暖多了。”

垃圾投放也有了规范的管理,小区内设置了垃圾分类亭,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下,居民们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同时垃圾定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曾经弥漫在小区里的难闻气味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整洁的环境。“以前,垃圾桶随意摆放在单元门口,还没有盖子,一到夏天,苍蝇蚊子乱飞,气味刺鼻。现在统一设置了垃圾投放点,大家按照分类提示投放垃圾,既美观又卫生。县里还给搭建了雨棚、安装了充电桩,解决了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的安全隐患,住在这里幸福感满满!”鲁庆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区内的绿化美化工作也成效显著,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愿景。

据永靖县住建部门介绍,自2020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永靖县累计投入2.8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5个,惠及10936户居民。改造内容涵盖基础设施,燃气管网改造、屋面防水、管网更新、道路硬化、小区绿化等基础工程,新建87处微型消防站,安装智能门禁系统304套,涉及黄河路、川南、川北、川东、川西等6个社区。

在硬件设施提升的同时,永靖县还注重文明氛围的营造。在每个改造后的小区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垃圾分类、文明养宠等公益广告随处可见,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逐步形成,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文明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如今,漫步在永靖县的老旧小区,平坦整洁的道路、整齐有序的车辆、温馨和谐的氛围,共同勾勒出一幅幸福美好的新图景,文明之光在这里熠熠生辉。

【项目建设进行时】黄河干流永靖县城段及县城区域山洪沟道防洪治理工程(一期)进入收尾

黄河干流永靖县城段及县城区域山洪沟道防洪治理工程(一期),该工程自3月15日开工以来,项目建设保持高强度推进态势,各工序衔接紧凑,在科学调度与高效执行下,施工进程始终处于全速运转状态,确保阶段性目标按时达成。

5月21日,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治理黄河干流段总长2.44公里,其中1.34公里黄河干流炳灵电投至金河湾小区西侧加高堤防、混凝土挡墙、抛填块石、格宾石笼护脚、堤身砂砾石基础碾压已全部完成。剩余工程量为更换金河湾小区西侧至水天域段挡水栏杆和沥青布道1.1公里和污水管网改造。

截至目前,该项目第一标段项目区内土方回填18500平方米,准备进行堤顶道路水稳铺筑、污水管网改造等工作。计划于5月30日前完成堤身步道水稳层碾压及沥青铺筑,6月底完成污水管网改造及项目区内土方回填。

永靖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冯元泽 黄河干流永靖县城段及县城区山洪沟道防洪治理工程,是为解决县城防洪安全,县上实施的重点水利工程,现在我所处的位置是该项目的一标段,现在已经完成了1.34公里加高段的主体工程,形象进度达到80%。第二标段治理大沟、泉眼沟、西沟、撇沙沟等7条沟,沟道治理总长是10.97公里,目前红柳沟、泉眼沟、西沟、撇沙沟4条沟道已全面动工建设,治理总长是4.3公里,形象进度达到40%。现在按照这个汛期的防洪要求,实施的各山洪沟道都编制了防汛度汛预案,我们现在抢抓施工的黄金阶段,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赶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完成山洪沟道的主体工程,全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10月底完工的要求,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该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永靖县将以此次防洪治理工程为契机,持续完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守护母亲河安澜,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永靖县自然资源局关于永靖县“十四五”坪沟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后公布

甘肃刘家峡河湟新能源有限公司向我局申请办理永靖县“十四五”坪沟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我局按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核并做出予以办理的决定,现依据《行政许可法》《城乡规划法》《自然资源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许可证证载内容进行公布:

1、申请单位:甘肃刘家峡河湟新能源有限公司

2、项目名称:永靖县“十四五”坪沟光伏发电项目

3、审批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4、证照编号:622923202500005号

5、批准用地机关:永靖县人民政府

6、批准用地文号:永政国土建字[2025]6号

7、用地位置:位于永靖县坪沟乡坪沟村

8、用地面积:20795㎡

9、土地用途:供电用地

10、土地取得方式:出让

11、证照编码:6229232025YG0005536

12、发证日期:2025年4月27日

永靖县自然资源局

2025年4月28日

x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